现代节假日,台湾承袭民国的节日传统,大陆的很多节日来自共产国际,与海外华人社会和欧美国家亦有区别。除去传统节日或宗教节日,两岸很多现当代的节假日完全不同,大部分节日台湾有,大陆无;某些节日两岸皆有,但来历与日期各异。譬如台湾有童子军节,大陆没有;两岸都有儿童节和教师节,日期却迥异。台湾儿童节是在4月4日,教师节则设立在9月28日——孔子诞辰日。
儿童节,是为纪念保障儿童权利、反对虐待儿童或毒害儿童的节日。 1925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首次提出了“儿童节”的概念,号召各国设立自己的儿童纪念日。该倡议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赞同,英国乃定7月14日为儿童节。 中华民国便是当时最早响应的国家之一, 1931年,孔祥熙发起建立的中华慈幼协济会提议,将4月4日定为儿童节。行政院在纪念日及节日实施办法第五条中规定,4月4日儿童节有关机关、团体、学校举行庆祝活动。1949年,迁往台湾地区后,仍然并在其有效统治之区域沿用之前的规定,继续将儿童节定为4月4日。 有趣的是,国民党还曾于1926年3月5日创立“童子军委员会”,1935年国府将这一天设为“三五”童军节,并在台湾沿用至今。而大陆没有童子军组织,自然也就没有类似节日。 在民间约定俗成下,香港庆祝儿童节的日期为当初中华民国政府定下的4月4日,虽非公众假期,但常与清明节(香港公众假期)为同日。过往民间庆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但现多不特别庆祝。另外,香港的一些大型企业亦会举办一些暑期儿童活动,例如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开办的TVB儿童节,活动内容包括夏令营、环保活动、绘画比赛、参观活动等等。 社会主义的儿童节 1949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意大利妇女联盟执委会委员海伦·加波罗佐作了关于举办国际儿童节的报告。她指出:国际民主妇联订立了国际儿童节,便为自己确定了保护各地儿童的生活、卫生和教育权利的任务。为纪念1942年6月10日被纳粹德国屠杀的捷克利迪策村的88名儿童,她代表国际民主妇联书记处建议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1月22日会议通过决议,决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会中还通过了保障全世界儿童权利,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的决议。当时中国大陆的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执委会委员丁玲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作了关于即将在北京举行的亚洲妇女代表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 由于正值冷战初期,莫斯科会议做出的决议肯定不可能得到西方国家的响应,而积极响应的只会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北京政府于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取代1931年民国政府规定的4月4日“中国儿童节”。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和台湾至今仍保留在4月4日过“儿童节”。 所以,准确地说,六一“国际儿童节”只是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节日。 1954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定11月20日为国际儿童日(The Universal Children"s Day) 中国官方的话语体系里,“儿童”常被称为祖国的花朵、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且在冷战期间,官方舆论非常同情西方社会儿童的“悲惨生活”,如1953年的《人民日报》5月29日的报道,标题为《苏联儿童过着幸福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文中描述了苏联、匈牙利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儿童过着十分幸福的生活。报道还提到常年接受中国援助的阿尔巴尼亚,该国全国人口不过一百二十万,但有两百多个幼儿园。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阿尔巴尼亚没有一个幼儿园。 当然美国则是批判对象,在上述报道中,《人民日报》称,垄断资本统治下的美国,儿童遭受着种种摧残与毒害,他们是廉价的剥削和奴役对象。美国许多儿童甚至从出生起,就成为美国金元社会中用来牟利的东西。“在今日美国四十八个州大多数大城市里,都存在骇人听闻的‘婴孩交易市场’,许多儿童还在婴孩期间,就被当作商品来买卖。” 1955年,《人民日报》在六一节前夕再次关注美国儿童的悲惨世界。该报称,在纽约的中哈莱姆区,婴孩死亡率也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左右。 除了对比美苏之间的差距外,儿童也是政治教育的开端。1960年的《人民日报》在六一期间向小朋友们推荐几本好作品,包括《列宁的故事》、《总路线的红旗手》、《在自己的公社里旅行》等。1961年则是《孩子们要永远听毛主席的话》,文革期间则有《‘欧阳海之歌’指引我们同牛鬼蛇神作斗争》等评论和报道。 上世纪90年代,官方有关儿童节的报道更多则是思考面对教育儿童成长期间的各种问题,如1994年的报道《面对四亿小读者——关于为少年儿童生产精神产品的调查与思考》。2000年以后,常见的是领导人看望小朋友们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