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
今年以来,由于承担了一个主权财富基金的研究课题,笔者陆续访问了澳门、新加坡、迪拜等小型开放经济体,就它们获得成功的共性与独特之处进行了一番比较,有不少心得。在本文中,笔者想谈谈迪拜之行的感怀。 迪拜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颗明珠,是阿拉伯地区的金融中心与开放门户,也是文化旅游中心与航空港。事实上,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迪拜也一度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最后依靠兄弟酋长国阿布扎比超过1000亿美元的援助才得以摆脱危机。我至今记得几年前《欲望都市》电影版的开场白:“迪拜已经成为过去,阿布扎比才是未来”。 然而,迪拜已经成功地从金融危机中复苏过来。曾作为危机源头的迪拜房地产市场,回到了危机前的高点。不但房价与租金高企,而且城市内四处可见密集的塔吊,这说明房地产投资再度活跃。与发达国家股市走势一致,迪拜股票市场目前也同样火爆异常。 世人多把阿拉伯世界的繁华归结于石油出口,有人甚至认为仅仅靠石油出口带来的经济繁荣是“荷兰病”,是无法持续的一场春梦。然而,迪拜属于一个异类。迪拜的石油资源已经开发殆尽,不像其兄弟国阿布扎比还坐拥巨额石油储备。如果说迪拜城市的早期繁华是拜黑金所赐,那么迪拜过去一二十年以来的欣欣向荣,就不能再用石油出口收入来解释了。 那么,迪拜为何能脱颖而出呢? 首先,迪拜以全面开放之精神,成为全球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伊斯兰金融汇聚之地,成为阿拉伯世界与其他地区沟通的金融枢纽,借此沉淀了大量的石油美元。众所周知,阿拉伯世界在宗教文化方面有独特信仰,社会结构相对保守。迪拜却一反常态地采取了开放姿态。迪拜的阿拉伯妇女不必穿戴黒纱出门,很多宾馆与餐馆都出售酒精饮料。尽管这在其他地方习以为常,但在阿拉伯地区已是相当开放。迪拜的外国人数量已远远超过本国人数量,非洲人、南亚人、华人的比例都相当高。 作为全球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迪拜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且当地金融机构给出的薪酬待遇充分国际化,这就使得迪拜能够吸引一大批国际金融人才加盟。其次,迪拜将旅游地产发展得淋漓尽致,把房地产业与旅游业高度无缝地整合在一起,使之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世人一提迪拜,第一印象往往是全球最高的哈利法塔、七星级的帆船酒店、人造棕榈岛等。这些都是迪拜精心打造的地标性建筑,它们已成为迪拜最热门的旅游景点,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收入与就业机会。例如,在迪拜塔乘电梯观光,需要提前几天就订票。当然,如果你特别想当时就登塔,也可以花四倍的价钱买一张VIP票。又如,著名的帆船酒店不允许非住店客人进入。不过,如果你预订了价格不菲的帆船酒店内部的餐馆,就能获得一次进入的机会。再如,棕榈岛早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知名、价格也最昂贵的私人别墅区。 总之,迪拜政府在如下思路上做得非常成功:首先,用最高最新最奇特的建筑将房地产打造为迪拜的名片;其次,利用这些人造建筑的吸引力,大力发展迪拜的旅游业与旅游地产。一旦迪拜目前正在修建的第一家海下宾馆——亚特兰蒂斯宾馆问世,估计又会在全球范围内刮起一场新的旅游旋风,而帆船酒店已经高得离谱的房价将会再度被刷新。迪拜在这方面,可谓做到了极致。 当然,迪拜在某些方面也非无懈可击。从居住环境来看,迪拜夏天气温可以达到四五十度,不太适合人类居住。迪拜的空气质量也不算好,除了沙尘暴频繁,迅速膨胀的机动车数量也导致尾气污染显著上升。高企的房价与租金使得中低收入人群望而生畏,巨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使得社会阶层流动性下降。这是一个高度繁荣、高度极化、高度耗能的人造都市,但即便从这一角度来看,迪拜的崛起也是中东地区的一大奇迹。 回顾迪拜的发展思路与历程,让笔者不由得想起了新疆沿边经济带的开发开放问题。事实上,无论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还是民族宗教来看,喀什与迪拜颇有类似之处。那么,迪拜的发展经验能否供喀什参考借鉴呢? 笔者认为,喀什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迪拜经验。 第一,解决民族问题要靠开放与融合。目前喀什的汉族人占比已显著下降,这不是一个积极迹象。因此,通过大力实施喀什的对外开放制造新的商业机遇,吸引各类人群流入;通过市场机制提高当地人收入,增强社会稳定,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第二,金融业与旅游业同样可以成为喀什的重点行业。通过利用喀什与中亚各国毗邻的优势,大力推动喀什的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实现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的计价与结算,将喀什发展成为新疆地区与中亚各国的金融接口。喀什可以利用其沙漠绿洲与开放门户的优势,将环境治理、旅游地产与旅游业更好地结合起来。 第三,喀什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政策优势,比如政府大力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在城市规划、重点开展行业与管理思路方面推出更多的政策创新,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